泱泱中華五千年,我們老祖宗最愛吃的是什么蔬菜?
這種蔬菜又稱為“百菜之王”、“五菜之首”。
其實,很多人吃過,卻不知道就是老祖宗最愛吃的蔬菜。
答案:五菜之首是“葵”,五菜指的是“葵、韭、薤、藿、蔥”。
《黃帝內經·素問》中寫道:五谷為養,五果為助,五畜為益,五菜為充,氣味合而服之,以補精益氣;五菜之中以葵為首。可以說這是人類最早的營養學指南了。中華民族的老祖宗菜食“葵”為首,延續不斷5000年。
這里說的葵,可不是咱們熟悉的向日葵,而是一種錦葵科錦葵屬的一種植物,我們常說的“青青園中葵”,指的就是這種蔬菜。在《齊民要術》中,首篇記載的也就是這種蔬菜;《本草綱目》里又把“葵”稱為——“五菜之首”,可見“葵”對中華民族老祖宗來說是多么常見、多么重要!
冬寒菜,又叫冬莧菜、冬葵、葵菜、滑腸菜、高鈣菜等名稱。
從東漢時期開始,冬寒菜已經成為中國人的“百菜之王”、“五菜之首”,是我們老祖宗都愛吃的蔬菜。
現代科學證明,冬寒菜營養豐富,尤其是含鈣量遠超鮮牛奶(100克新鮮冬寒菜含鈣量315毫克、100克鮮牛奶的含鈣量為100~120毫克),所以,冬寒菜又稱高鈣菜。
現在有很多人缺鈣,靠吃鈣片來補充,效果卻不佳,因為鈣片不是天然有機鈣,人體很難吸收。試想,我們老祖宗在當時的物質條件很差,無法與現代人相比的情況下,中華民族卻能延續不斷5000年,是不是冬寒菜也起了作用或者是起了大作用呢?至少補充了優質的天然鈣質??!
所以,現代人多吃點含鈣量超高的冬寒菜,特別是小孩、中老年人更有需要。
既然冬寒菜是第一菜,為什么后來的種植面積又很少呢?
種植面積減少的原因是:從清代后期開始,大白菜在全國興起,大白菜的最大特點是耐貯存,能解決人們在當時吃菜難的問題;而冬寒菜沒有這個特點,所以,大白菜就慢慢取代了冬寒菜。
現在呢?
社會發展到今天,已經不需要貯存蔬菜了,況且,蔬菜出現了過剩,而吃營養、吃健康、吃口感變成了現在的主要需求,所以,冬寒菜將又會興旺起來,定會成為合作社和菜農新的致富之道。
鼎牌不忘祖宗之愛,通過9年創新研究,利用不育系,實現了冬寒菜首次雜交育種,產量和品質都有大幅度的提高。
鼎牌根據冬寒菜的歷史來由,把雜交后的冬寒菜命名為“東漢菜”,并已申請國家新品種保護。
2023年早春,菜農陳老板試種了5畝地,畝產值高達6萬元。其原因是種植雜交“東漢菜”的人少。2023上半年,雜交種子還沒有供應市場,僅陳老板和幾戶菜農提前拿到了雜交種子,他們是鼎牌科研基地附近的菜農,這就是“近水樓臺先得月”。陳老板從第一批采收到最后一批收園,批發價一直都是每斤5元。陳老板說,種植雜交東漢菜,自己“牛”了一把。
▲ 農工采收后在整理裝箱
鼎牌今年首期推出3個雜交“東漢菜”品種:
糯 嫩 東 漢 菜F1
▲ 雜交糯嫩東漢菜
植株生長快,葉多莖少;口感糯嫩順滑,清香味美;抗病、抗蟲性強,基本無病蟲害;播種1次,采收10~20次,產量可達5~10噸。
鮮 美 東 漢 菜F1
▲ 雜交鮮美東漢菜
植株生長快,莖壯葉美,口感鮮美柔滑,清香味美;抗病、抗蟲性強,基本無病蟲害;播種1次,采收10~20次,產量可達5~10噸。
青 脆 東 漢 菜F1
▲ 雜交青脆東漢菜
植株生長快,莖多葉??;莖葉口感青脆,葉做湯、莖炒豆豉,美壞你的舌尖;抗病、抗蟲性強,基本無病蟲害;播種1次,采收10~20次,產量可達5~10噸。
雜交“東漢菜”的適應性和栽培措施:
植株零下5℃凍不死,適應生長溫度5~35℃,最佳生長溫度15~25℃;種子發芽溫度10~30℃。
避開5~8月都可以播種。北方地區做平畦,南方多雨地區做高畦,基肥要充足,畦寬1.3米左右。育苗移栽或直播,每穴定苗1株,株行距20×30厘米。當主莖長至15~25厘米時,進行第一次采收,留4~5條側枝;之后,7~15天采收1次,每次采收都只留4~5條側枝。
9~11月播種,如果在大棚、溫室栽培可采收15~20次,這是產值最高的模式,況且,在春節前后低溫情況下,售價最高;如果在露地栽培,可采收10~15次;在10℃以下生長緩慢,0℃以下停止生長。
早春播種,可采收10次左右。
良種還需良法,同樣優良的種子,不同的人種植有不同結果,說明種子是前提,技術是關鍵。為此,本公司組織技術人員編寫了一本通俗易懂的栽培技術要點,希望對引種者有一定的實際幫助。
點擊免費領取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