顏敏代表:
您提出的關于《關于發(fā)放收割補貼的建議》的建議已收悉,答復如下:
我縣有水稻種植面積54.5萬畝。2018年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:94.92 %。其中機插秧:52.16萬畝,機械化水平95.7%、機收水稻:48萬畝,機械化水平88.1%、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95.14 %,已經基本實現(xiàn)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,在全省處于領先地位。
農作物秸稈焚燒已成為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,隨著我省對環(huán)境保護意識的提高,出臺了控制秸稈焚燒的獎懲條例,我縣也高度重視水稻秸稈綜合處理,2017年—2018年,成立專門工作領導小組,劃撥專項資金,多措并舉處理水稻秸稈??h農機管理部門也采取措施,每年都召開農機新機具、新技術的現(xiàn)場演示會,組織培訓班,宣傳新機具的優(yōu)越性,引導、鼓勵農戶購買適合我縣水稻生產實際的農機具,在購機補貼方面對綠色環(huán)保的水稻收割機具進行優(yōu)先補貼。但由于我縣水稻種植面積過多,每到收獲季節(jié)由于天氣等諸多不確定因素,特別是半喂入收割機后期的糧食損失率過高問題,不能全部采用半喂入收割機進行收割,多數(shù)時間還得依靠全喂入收割機作業(yè),因此產生大量的水稻秸稈堆放在稻田中。這些秸稈如果不進行及時處理,很大程度上影響來年的春耕生產。處理秸稈除采取半喂入收割機收割進行秸稈切斷粉碎處理外,還采用滅茬-粉碎-深翻或者離田處理。但還是有一部分秸稈被農戶焚燒處理,可以說是屢禁不止。
幾年來,農機管理部門也在不斷探索水稻機收的技術模式,通過試驗示范集成技術路線,取得了一些經驗,主要體現(xiàn)為三種技術模式:第一、采取半喂入水稻聯(lián)合收割機作業(yè),對秸稈進行切割粉碎進行旋耕或者深翻作業(yè)處理;第二、用全喂入聯(lián)合收割機作業(yè),采取低茬或者割茬不超過20cm,進行深翻作業(yè),第三、對割茬不超過30cm的地塊進行埋茬作業(yè)。這三種作業(yè)模式對處理秸稈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,但受傳統(tǒng)收割觀念的影響,農戶還不能完全接受,
需要政府推動才能實施,若要全面推廣,還需要一定的時間。
要從根本上解決秸稈焚燒的問題,一是建議政府加強政策扶持,在購買半喂入聯(lián)合收割機時對購機者進行累加補貼,提高農民使用半喂入聯(lián)合收割機的積極性;二是加大資金投入,多舉辦培訓宣傳,讓農戶了解掌握半喂入聯(lián)合收割機的優(yōu)越性,使他們愿意購買和使用。
盤山縣現(xiàn)代農業(yè)生產及地方發(fā)展服務中心
2019年4月28日